小学班级组织的要素有班级目标、班级组织结构、班级规范。
一、班级目标
1、班级目标是班级组织建设的动力和方向。班级目标,是指根据社会、学校的期望以及班级本身的任务而确定的预期活动结果,是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
2、它是由班级成员认同且参与制定的,以班级意图、动机和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班级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
二、班级组织结构
1、组织机构是实现班级目标的实施保障。职权结构是指正式组织,角色结构是指非正式组织。在我国学校班级建设中,往往有两套内部学生集体自治机构,负责班级工作。一套为“班委会”,另一套在初中、高中及高校为“团支部”,在小学阶段为“中队委员会”。
2、这些组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纪律、活动、规章等手段调整学生个体行为,“团支部或中队委员会”则起到协助、协调和监督的作用。
三、班级规范
1、班级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组织。班级规范为班级群体关系和活动提供规范和准则。班级规范是实现班级目标的制度保证。
2、班级规范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成文的形式规范,如班级制度、课堂规则、学习纪律、学生守则等,具有外在的强制约束性;二是班级成员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的非形式规范,如舆论、风气、传统等,这些规范无明文规定,却具有内在的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