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前忽略档案存放环节的留学生,可能会在就业和落户时陷入困境。档案包含学籍信息、政治面貌信息和奖惩材料,由政府设立的档案管理机构、有接收权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管理。档案不能长期存于个人手中,超过两年可能变成“死档”,重新建档非常麻烦且可能导致信息缺失。因此,建议留学生在出国前将档案存放到指定位置或地区。
存放档案的常见方式包括:
学校保管:一些学校提供免费保留档案的服务,但并非所有学校都有这项服务,毕业生需咨询学校的具体政策。档案两年后如无接收单位,将被转回原籍。学校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等服务,但不计算工龄,且留学期间档案空白。
退回原籍:若学校不愿管理,档案将返回原籍,需转至学生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优点是手续简便、免费,但留学期间档案空白,不计算工龄。
人才市场托管:在工作所在地的人才市场可同时保管户口和档案,当地就业手续简便,计算工龄,但需支付一定手续费,流程复杂。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为国家唯一提供全方位留学服务的机构,档案存放免费,但公派留学人员和博士后研究、访问学者不在受理范围内。档案仅设于北京,其他地方无分支机构。
个人保管档案不可行,违反国家规定。将档案存放在留学服务中心可保留应届生身份,但就业单位接收与档案存放无关。个人能委托他人办理档案相关业务,但档案需在户籍地保管。在国外留学期间,不计算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