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觉的概念及分类
(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分类
按刺激物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3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 感觉后象 感觉对比 连觉
4 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这一段电磁波叫光波。
(2)视觉器官:眼球。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从视网膜上出来的视神经,最终达到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即枕极的部位产生视觉。
(3)颜色视觉
5 听觉:20赫兹~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1)听觉器官:耳廓 外耳道 内耳
(2)听觉的特性:音调 响度 音色
6 其他感受: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7 小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
(1)视觉的发展:在整个感觉系统内占主导地位
•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俗称视力,是指在一定距离内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10岁前儿童的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儿童的水晶体的弹性较大,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看得较清楚;1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觉调节能力逐渐降低。
•颜色视觉的发展: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能正确辨认各种颜色,能正确匹配各种不同颜色,对于经常见到的颜色也能叫出名称、。小学生已具有对颜色的偏好倾向。
(2)听觉的发展:听觉的敏感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但整个小学阶段听觉的敏感程度都不如成人。
(3)运动觉的发展:小学生的大、小肌肉运动觉都在发展中,其发展速度和水平与训练直接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儿童的感受器官;在活动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