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早的语气词出现于商代甲骨文中,西周时期句首语气词较多,春秋战国句末语气词增多。
分类:
1、按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分:句首、句中、句末(现代汉语语气词只出现在句末)。
2、按表达的语气分: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提顿、委婉等。
作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属性:词语分类。
常见语气词:的,了,么,呢。
意义:语气词表示陈述、疑问、祈使等语气,一般不直接表示动态变化和时态;动态助词侧重「体」,可以表示进行、实现、经历;时间助词侧重「时」,包括过去、现在、将来。
语气词的名称起源:
汉语中语气词的名称起源很早,但在我国古代汉语中,其仍然在“虚词”这个大家庭之中。真正使用“语气词”这个名称,是在近现代汉语中。当然,有人称之为“语气词”,也有人称之为“语气助词”。比如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把语气词称为“语末助词”,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把语气词称为“语助词”。
尽管“语气词”或“语气助词”这两个名称在我国语法学界没能达成一致,但是,我国主流的观点是将其作为语气词看待的。本文认为,“语气词”和“语气助词”这两个不同的名称,不能简单地随意选择,它体现了词类归属、词类体系和术语规范等一系列差异。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词是可以粘贴在句子之后并可以连用的,而一般的助词只能粘贴在词和短语之后且不可以连用,因此,本文倾向于将这些词称为“语气词”,而非“语气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