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什么是基础货币

admin

基础货币(货币供应的源头,亦称储备货币)是由货币发行量、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组成,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流通中的现金M0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基础货币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持有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三是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其中,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央行发行货币后,只有当这些货币转化为上述三种形式,才能称之为基础货币。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端-储备货币】即为我国的基础货币量。

基础货币,也称为货币基数、强力货币或始初货币,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因此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基础货币被称为Reserve Money,主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通俗来说,基础货币就是央行印的钱,它以准备金和现金的形式存在。具体来说,基础货币包括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和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M0是流通中现金,包括居民手持现金和非银行机构库存现金;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0、居民活期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1、居民定期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其中,基础货币可以用M0+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来表示,而M1、M2则是市场内生的“表观货币”。

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也是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基础货币量不足可能导致通缩,而基础货币量过多则可能通过信用扩张引发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