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病毒中最小的一类,以其学名中的"Parvo"(拉丁文“Parvulus”,意为“很小”)而得名。这类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8至26纳米之间,形状为二十面体,没有包膜。其基因组为单链DNA(ssDNA),分子量约为(1.5~2.0)×106,多数成员包含负链DNA。病毒粒由32个壳粒构成,呈现出空心和实心两种形态。氯化铯浮密度范围在1.39~1.42之间,病毒具有耐热、耐酸和耐乙醚的特性。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每种病毒主要感染一种动物,但有少数例外,仅少数成员致病。
根据病毒的性状和复制方式,小DNA病毒科可进一步分为3属。其中,小DNA病毒属存在于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包括引发畜禽疾病的病毒如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牛小DNA病毒、猪小DNA病毒等。浓核病毒属存在于节肢动物,而腺病毒伴随病毒属(AAV)存在于哺乳动物和鸟类中。AAV是一种缺损病毒,只有在宿主同时感染腺病毒并以之作为辅助病毒时才能复制。人的AAV有4型,普遍存在于人血清中,但与疾病的关系尚未确定。此外,禽、牛和狗的AAV也被发现。
小鹅瘟病毒是小DNA病毒科的一个代表成员。它首先在中国扬州于1956年被分离,随后证明是导致中国各地雏鹅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对5~25日龄的雏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这种病毒不具备血凝性,仅对雏鹅和番鸭雏有致病作用。可以通过未经免疫的母鹅所产卵孵化的鹅胚(12~14日龄)进行分离培养,并在鹅胚细胞中引起细胞病变。预防雏鹅发病的方法是给母鹅接种减毒活疫苗。
扩展资料
DNA病毒是生物病毒的一种,属于一级病毒。本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每种病毒只能感染一种动物(个别例外),仅少数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