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干货分享|邹其昌教授讲座笔记

admin

邹其昌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的双聘教授及设计学博导,是中国研究工匠美学的先驱,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他以《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的首席专家身份,专注于美学与设计学的科研与教学,特别是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在邹其昌教授4月15日题为《工匠美学——通向一种新的美学建构》的讲座中,强调了工匠美学的重要性与影响力。讲座中,他阐述了工匠美学在材质与制作、文化和文明方面所追求的天工开物、材美工巧、技进于道与制器尚象、器以载道、器以藏礼等理念。工匠美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推进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为创新社会和工匠社会的建立提供精神支持。

邹教授强调了构建中国话语权的必要性,指出中国要立足于世界,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他提出,工匠精神是精神追求的核心,要实现其价值,必须构建与其相匹配的工匠文化氛围。此外,邹教授还提出了“财富美”的美学范畴,强调美学基础离不开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结合。

讲座中,邹教授探讨了工匠的历史形态,将其分为手艺工匠时代的工匠精神、机械工匠时代的工匠精神与数字工匠时代的工匠精神。手艺工匠时代,工匠通过直接操作进行手工劳动;机械工匠时代,工匠借助机器进行生产;数字工匠时代,工匠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活动。这些形态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演变,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邹教授指出,工匠的当代意义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与美。他强调,工匠美学不仅是美学的核心,也是生活美学的载体。工匠美学关注于创造一个审美化的人类实存世界,这一世界不同于自然世界,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的“第二自然”。

讲座最后,邹教授总结了工匠美学的性质,强调其核心在于创造人类审美化的实存世界。他指出,美学在人类知识学系统中是一个与人文科学相关的重要领域,研究人类精神建构系统中的审美活动,特别是情感问题。从工匠文化学视角出发,美学可被分为基于“人工”与“天工”范畴的两个基本美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