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但为何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

admin

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唐宋中间隔了个五代十国,这段时间的历史过于精彩,让人产生了这段历史很漫长的感觉,另外一个原因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衰落,这之后的唐朝历史,又鲜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让不少人觉得安史之乱后,唐朝历史就结束了,这两方面因素给人造成了唐宋之间,时间间隔很久远的印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一直到了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对大唐冲击的严重,并不只是在对国力的影响上,而是对政治的影响,皇帝的中央权力被严重的削弱了,而地方藩镇的势力开始逐渐崛起,五代十国的乱局,源头也在于此。

在这之后代宗,德宗,顺宗虽然都尝试过削弱藩镇的势力,但是收效胜微,唐朝在唐肃宗李亨登基后,朝廷内部开始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外有藩镇割据地方,内又宦官专擅朝政,契丹,吐蕃的外患也威胁唐朝统治,此时的唐朝已经是危机四伏了。

唐朝中晚期也出现过一些较为优秀的统治者,比如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等,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平息边患,唐朝也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但是在唐宣宗驾崩后,后继无人,唐懿宗统治时期宦官专权,南方各地相继爆发民变,他本身又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朝政越发腐败。

他的继承人唐僖宗也是个无能之人,他继位后,社会矛盾加剧,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唐僖宗在动荡中病逝,唐昭宗继位,虽然他想要重整河山,但是此时的唐朝大势已去,唐昭宗想要驱逐宦官势力,借藩镇之间的矛盾,重塑皇室权威,但是最后却被藩镇控制,死于朱温之手,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禅位,唐朝就此灭亡。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经历了144年,而这144年的历史显然不如唐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那样的耀眼,在历史教科书中,也常常被聊聊数笔带过,往往让人忽视了安史之乱后一百多年的唐朝历史。

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如果记录到公元960年,北宋建国是53年,但是五代十国的结束是到了公元979年,宋太宗灭亡北汉为止,至此除了燕云十六州,西域和一些被契丹等国占领的区域没有收复外,中国再次结束了分裂,进入了大一统的时期。

五代十国开始于朱温逼唐哀帝禅位,后梁建立,除了朱温的后梁外,各地都还存在着地方割据势力,这些大多都是由唐朝时期的藩镇形成的,在后梁建立后,中原能和后梁对抗的就是晋王李克用,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称帝建立了后唐,同年,朱温三子朱友贞被杀,后梁灭亡。

李嗣源通过兵变夺取了后唐政权,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不久后就被李从珂夺取帝位,但是李从珂和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不和,石敬瑭投靠契丹人,自称儿皇帝,公元936年建立后晋,又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请耶律德光派兵增援,公元937年,石敬瑭和契丹人灭亡后唐。

中原至此失去了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一直到明朝才在再次被汉王朝收复,契丹时刻威胁着中原的统治,公元947年,契丹南下灭亡后晋。

石敬瑭在公元942年死后,他的养子石重贵即位,他重用刘知远,面对契丹南侵,刘知远率兵抵抗,多次击退契丹军队,石重贵被契丹俘获,后晋灭亡后,刘知远于公元947在开封称帝,建立了后汉,刘知远病逝后,他的儿子刘承佑继位,托孤大臣里有郭威。

后来郭威被刘承佑猜忌,公元951年发动兵变,建立了后周,同样的事情九年后再次上演,公元960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至此五代从朱温建立后梁,到赵匡胤建立北宋取代后周,五代结束。

在中原的割据势力内斗时,南方,西南,北方相继建立了南唐,吴越国等割据政权,公元925年后唐灭亡前蜀;公元937年,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南吴灭亡;公元945年南唐灭亡闽国;公元951年,南唐灭亡南楚;公元963年,南平归降北宋;公元966年,北宋灭亡后蜀;公元971年北宋灭亡南汉;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公元979年北宋灭亡北汉,至此十国结束

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基本实现统一,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各地的割据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仅是站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这段历史堪称精彩绝伦,每一个割据政权的历史,文化,政治,都值得详细探讨,也因此,这段历史给不少人感觉十分漫长。

也正是这种错觉,让不少人觉得唐朝到宋朝之间像是间隔了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