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求助

admin

实验哪有一次成功的:D 24个小时啊~~~:sweat:yangyurp(站内联系TA)把数据改改,符合理论,知道过程和注意的点就可以了,硕士的试验不是以科学上的精准为目标的,关键是了解搞科研的思路和方法。kfwlzzj(站内联系TA)再做一次吧,这个肯定不行的。。。。。。ZUSTleeds(站内联系TA)分光光度法不行的话,就用干重法,可能好点。同时测,对比一下,有时测吸光度值不太准的。heartear1(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yangyurp at 2010-12-07 21:00:03:把数据改改,符合理论,知道过程和注意的点就可以了,硕士的试验不是以科学上的精准为目标的,关键是了解搞科研的思路和方法。 呵呵 图形的大体趋势是有的 就是太不好看了另外,测了菌浓度对OD的标准曲线,发现OD 0.1~菌浓度 1.5*10^6/ml, 而书上说 OD 0.1~(大约)菌浓度 1.0*10^6/ml 。我不知道我做的这个对应关系在不在他“大约”的范围内。ps. 标准曲线我是先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然后稀释&调整,最后配成1*10^6~1*10^7 梯度标准溶液的。可能计数过程中数的细胞量偏大了?Saturday_527(站内联系TA)五六年前做过这个试验,不能将的很详细了,我们那时可是做的曲线可是很漂亮你多注意细节问题,特别是第一次做,别嫌麻烦你是不是这样做的?取多少毫升菌液,离心,用无菌水将菌泥多洗几次,用水定容,测吸光度。呵呵 图形的大体趋势是有的 就是太不好看了另外,测了菌浓度对OD的标准曲线,发现OD 0.1~菌浓度 1.5*10^6/ml, 而书上说 OD 0.1~(大约)菌浓度 1.0*10^6/ml 。我不知 ... 博士吗?不像,本科吗?没必要这么费心。所以说是硕士。有个趋势就很不错了jzhe961(站内联系TA)可能时间不够,另外所谓的严格的对数期要进行必要的模型拟合,建议第一延长测定时间,这样可以得到稳定期的数据,此外就是找一个生长模型对数据进行模拟,如logsitic等。heartear1(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Saturday_527 at 2010-12-08 17:11:07:五六年前做过这个试验,不能将的很详细了,我们那时可是做的曲线可是很漂亮你多注意细节问题,特别是第一次做,别嫌麻烦可能时间不够,另外所谓的严格的对数期要进行必要的模型拟合,建议第一延长测定时间,这样可以得到稳定期的数据,此外就是找一个生长模型对数据进行模拟,如logsitic等。 24h,从14h就开始到稳定期了拟合不会做啊,能详细说说吗NightCC(站内联系TA)重新做呗,多来几个平行就好了jzhe961(站内联系TA)做生长曲线,第一要确保所有酵母的生长都是同步生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其次要有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去描述其生长或繁殖动态。一般的向logistic曲线可描述裂殖细菌或酵母的生长,出芽生殖的不适合。至于拟合过程很简单,好多软件都有growth curve模型,如origin, spss graphpade等,论坛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