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天文学家可以教人们干什么

admin

很好,却也很难回答的问题。作为天文爱好者,我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

天文学对日常生活最显著且直接的影响有二,其一是授时,其二是定位。定位比较好理解,我想GPS和北斗,应该都是很熟悉的,同样容易理解,利用卫星来定位使用者的坐标。不过,第一点可能就有些陌生了吧?或许在寻常生活中,差个几分钟无可厚非,可如果是铁路的调度员,要是计时系统出现问题,那在当下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了。尽管现在对事件的定位已经用原子钟替代了天文钟,可出于人类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积淀,原子钟需要增加闰秒,和天文钟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我再举一个例子,例如太空育种。我国已经推广太空育种的成果十多年,累计增产上千亿斤,经济效益以亿计数。此外,还有生活中的许多小物件,例如圆珠笔,尿不湿,都是从航天工程转向民用。阿波罗计划将大约3000项专利转为民用,这些都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不过,相比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数学,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天文学对日常生活的贡献和人类生活的进步,相比于其它五项基础自然科学,相对而言是有限的。

尽管在物质层面稍逊一筹,然而在精神层面,天文学的贡献绝不逊于任何一门学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望月怀远》张九龄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白居易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李商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仅以一轮明月为例,千百年来勾起了多少文人的情愫。倘若我们不能望见繁星皓月,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将会留下多少遗憾?

然而,仅止于此么?从哪里来,为什么来,到哪里去?哲学三大基础问题的解释,必然离不开天文。而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天文学的认知,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观念。古希腊有毕达哥拉斯学派,而我们的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至今仍绵延不衰。

如果没有伽利略发现月球沟壑,木星卫星,如果没有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文化启蒙对于基督教的挑战将会延迟,人类从宗教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还要推迟几个世纪。正如康德所云: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未来,在浩瀚的星空。受到科技水平的局限,人类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只能在地球上活动。而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突破大气层的能力。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航天还只是在积累的阶段。然而,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利用月球的矿物,木星的氢气,那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不知道,但一定会有种种畅想和向往。

现在人类只能用太阳赐予地球的能量,终有一天,我们会利用太阳系乃至银河系的能源。今天的天空,真像12世纪的大海,19世纪的天空,无限可能,无现希望,等着未来人去发掘。

用世界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来总结这一段吧,“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摇篮里,首先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最后,用八个字归纳整个回答,天文学对人类最大的意义是:“学会谦虚,追求上进”。会仰望星空的人,生命才会充实,才会有内涵,才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