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绪论是什么

admin

一、国家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20世纪50年代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1985年文改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委)

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主要任务: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000年10月,据《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通过并于2001年执行,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首次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加强语言文字的应用管理和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地位。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语言规范化即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内部统一的标准。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规范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标准解读:

1 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准确地说,应该是北京音系,应该是北京中等文化水平的人的书面读音。排除北京人的一些特殊土语,还要去掉一些轻声、儿化。如:“我告诉你吧,这儿没有地方了!” →“我告儿你吧,这儿没地儿啦!”“多少钱?”→“多儿钱?”。还有些音,北京就有两读,这都要进行规范。如:波:bō、pō,室shǐ、shì,较jiào、jiǎo,跃:yuè、yào,发:fà、fā等。

2 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词汇有很大的普通性,它是十三、十四世纪随着白话文学作品的流传得到推广和承认的,已经自然地形成了北方汉语的通用词汇。但也有不少差异,方言土语与通用语混用的不少,大都是同实异名的。如:玉米:棒子 卷心菜(九江)。为了丰富普通话词江,普通话也从方言土语里、古汉语、外语中吸收一些有用的词,如:搞、垃圾、咖啡、名堂、逝世、诞辰、沙发、尴尬等。

3 语法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典范的著作”, 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要注意普遍性,“一般”的而不是特殊的用例。

三、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

1.推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交际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

2.在蓬勃发展的21世纪,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人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

3.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语言交际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推普方针的变化:

1.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2.自20世纪80年代进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点和实施的步骤都相应做了调整。重新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国家推普所做的工作:

1.从1995年起,逐步实行按水平测试结果颁发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制度。

2.1997年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尽快在全国普及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