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每个人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以及在攀登高峰过程中滴落的眼泪、无尽的崩溃与无奈。这些构成了我们通往成功之路上的每一步阶梯。
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坚持下去,勇敢地坚持下去。
在大学的第一年,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无论是参与学生会、加入篮球队,还是担任班长,更多的是为了尝试各种可能性,而不是刻意地为保研做准备。尽管我参与了多项活动,英语成绩相对较差,数学和计算机基础薄弱,这些对我专业学习的影响巨大。因此,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来弥补这些短板,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如此,由于参与活动较多,加上基础薄弱,大一结束后的平均成绩并不高。
进入大二,我在优秀学长的影响下,开始为保研发起冲锋。我发现,保研名额的确认主要基于学习成绩和加分项。于是,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学习成绩,在做好上课听讲的基础上,利用更多时间自习,特别是在考前一周的复习对成绩提升帮助很大。二是参与竞赛,通过老师的分享,我疯狂地参加了各种级别和类型的竞赛,虽然大部分以失败告终,但也有如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等成绩。三是提高英语能力,这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由于基础一般,我从单词和语法入手,打好基础后,通过努力,英语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大三上学期,我的重点放在提升成绩和参与科研竞赛上。这一年,我参加了两项大创项目,数十项竞赛。我最大的感受是,良好的团队合作(踏实肯干的队友、详实全面的规划和不打折扣的执行力)是拿下比赛名次的最重要因素。
在竞赛过程中,协调团队的关键在于:
1. 选择队友时,个人实力是一方面,但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更为重要。
2. 提前制定详细计划,确保有效召集队员工作,避免因修正程序错误而影响整体信心。
3. 明确每个队员的职责,任务越具体越好。
4. 作为团队主导者,与队员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以增进团队感情,但要避免过于迁就,确保每一项预定任务都能按时完成。
5. 在团队遇到方向性问题时,团队的领导者需要果断决策,坚决主导团队方向,避免无原则的妥协,导致比赛结果不能达到预期。
6. 定期复盘过往任务的完成情况,与组员进行沟通,互相汇报进度,以鼓舞队伍士气,督促个人工作进度。
7. 开会时保持严肃,对于队员提出的建议,根据其发言评估其对比赛的了解程度后再决定是否采纳。对于最初的思路,除非发现重大失误,否则不应轻易改变。
8. 确定大块任务负责人,由负责人具体筹划每一块的安排,把握好方向极为重要!
大部分团队比赛适用以上几点建议,竞赛党们应该重点关注。
在预推免过程中,我分享了本校保研的政策和整体保研情况,包括获取资格的方式、保研率以及保研院校的选择策略。结合历年学长学姐的经验,我建议同学们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保研策略,比如本专业保研、外保、跨专业等,并提供了一些参考院校的建议。
以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例,它们的预推免考核各有侧重,重点在于英语能力、科研经历、专业问题的回答等。我建议参加预推免的同学提前准备,提升英语水平,加强专业基础,以及对职业规划的思考。
在工作和篮球爱好上,我延续了高中时的职务,在大学期间继续担任班长,通过与老师和学长的沟通,学会了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此外,加入篮球队的经历让我学会了面对失败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保研之路可能是大学阶段最痛苦和最难熬的,它重塑了我们,铸就了全新的自我。在这条路上,我们会习惯深度思考、坚决地做出决定并承担后果,然后全力以赴。面对每一个机会,勇敢尝试,将自己置于他人的评价之外,在未知中寻找确定性,在一次次收获中涅槃重生。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厉害的人,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最终会变得谦逊、平静、无所畏惧。你,已经成为了全新的自己。
我想对学弟学妹们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放弃,永远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