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传播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人观点

admin

提到传播学,首先要想,谁奠基了这个学科?

“拉拉卢兰” (卢兰复习得快不行了,拉拉她…简称“拉拉卢兰”)展开来便是——

拉斯韦尔:政治学家,对政治传播/战争宣传进行分析;提出5W模式、三功能和“社会传播”概念,确定传播过程和学科研究领域;实践了“内容分析法”。

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提出“二级传播论”;确立了“实地调查法”的地位;提出“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为美国主流传播学的社会学取向铺垫了理论基础;与莫顿一同将传播研究定位于应用学科,开创了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的媒介效果研究。

卢因: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群体动力论”和“场论”,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提出“把关人”概念,认为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

霍夫兰:实验心理学家,将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中;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问题,对修正早期传播效果的“子弹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个大佬有了,那谁创建了这个学科呢?他们背后的男人是——施拉姆。

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和创办者,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和第一个传播院系,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的出版。(记住“六个第一”)

传播学创建以后,得有人研究吧,于是就出现了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提出者依次是——

香农和韦弗:1949年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信息论,这个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该模式也属于直线模式,没有揭示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将信息中的“熵”概念引入传播学。

贝塔朗菲: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