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完美的双性别环境和双性别影响力。父母双方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进行性别角色优劣的较量,更不要寄希望于自己能完全替代对方给孩子性别影响和教育。
2、在生活中父母双方要互相支持,展现自已的性别优势,充分展现两性的互补作用。
3、父母在给孩子竖立正确性别认同教育时注意不能太“刻板”。如,非要要求男孩要有男子气概、女孩要文静淑女等传统观念,父母可在教育中根据孩子的个性重新要求。
4、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在他能理解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
5、无论孩子的问题问得有多么过分,做父母的先不要表现出不自在,更不要指责,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耐心解释。
6、注重父亲的角色。在儿童性别教育的问题上,比较令人担忧的是男孩有女性化的倾向。所有,一般有男孩的家庭,母亲要竭力支持、鼓励男性化气质不够的丈夫,让他尽力为孩子做好男性榜样。
7、尊重孩子先天的气质类型的差异,注重孩子优良个性的培养,淡化性别角度意识。严格的界定性别角色标准是有害的,因为它限制了男性与女性的行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是相对的。人是可以双性化的,也就是说既有男性的特征也有女性的特征,既有操作性又有富于表达性,既武断又犹豫,既有竞争性又没有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