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研一,二战上岸的,觉得可以说一下这个问题。
一战的时候在校,和大多数考研党一样,制定了计划,每天固定时间段学习,早上大概七点起吧,因为六点起确实有点困难,然而我还是高估了自己。
七点起床的后果就是吃完早饭真的困啊……经常困到不能控制。当然也不会任凭自己堕落下去,困的时候就去走廊上阳台上吹吹冷风,低温环境确实不困啊,可我的注意力全在不舒服的环境上,真正放在学习上的注意力没有多少。后来断断续续的也还是坚持下来了。
最后两三个月的时候也试过六点抹黑起床背书,拿着厚厚的笔记穿着拖着裹着羽绒服在宿舍阳台上背,或者早早去图书馆门口排队,一边跺脚一边背书。
考试的时候专业课也是实实在在的写满了,最后总分差两分过线(文学)。
接着是二战,本来毕业之后被考研失败的结果打击了,没想着二战,家里让去一所住宿学校实习,工作了一个多月,感觉就是一眼看得到未来,天天围着一帮小孩子的生活琐事转,身边没有那种能让我提升自己的人与机会,就是被困在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小鱼缸里的无畏斗争。后来和家人说要准备国考,同时试一试二战,家人也支持,但是不允许我辞职,因为都不想去冒这个险。
但是考研嘛,没有大块的时间是不行的,我第一次自己做了一个决定,没有和家人商量就擅自辞职回家了(我是独生女,家里管的还是比较多的那种),这个时候距离考研只有不到三个月了。
一开始把重心放在国考上,后来岗位表发布,没有合适的职位,于是放手一搏,二战降低难度选了本校,相关专业,和一战时的专业课相比还多了四本没有看过的书。把所有需要考的书一起整理到桌子上的时候,内心真的觉得走到绝路了,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加快速度硬着头皮背书。
这一次我没有再和大家一样早起晚睡严格在时间上要求自己,而是大概规划了相应时间段的复习内容。我会在早上八点甚至九点起床,绝对不会在意识模糊的时候强迫自己出被窝,对我来说精神充沛或者起码不是特别困才是最好的状态。学习的地点也放弃了低温环境,甚至在供暖之前最冷的时候连书桌都不坐,因为在温暖的被窝里背书我会更有精神,不会被不良环境分散走注意力。
总之一切都以自己的最佳状态为准,不要跟随别人强迫自己的生物钟。
最后也不是什么高分大神,普普通通上岸吧,可能在身边人眼里三个月上岸的经历值得拿出来说一下,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第一次犯了多大的错误,在多少宝贵的时间里我的状态是十分勉强的。而二战只是纠正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
最后也希望你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