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概念将有助于人文地理的学习,区位概念包含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指地理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指地理事物与周围环境(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等)
我们用表格来归纳: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这体现在下面两方面:
(1)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二是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塑料大棚、梯田、喷灌等)。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要考虑投入和产出比;(2)生态效益原则:改造应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列举事例)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当不应求时,经营规模扩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列举事例)
3、如何进行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
我们在安排农业生产、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到因地制宜,特别要注重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及其可行性,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市场、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进行北京农业的区位安排:北京做为首都,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高,应优先发展蔬菜、肉、乳、禽、蛋、水产和果品生产。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尤其是考虑到菜、肉、乳、蛋、禽的城区市场需求量大,但又易贮存,需要长途运输,所以近郊平原区农业区划以生产菜、肉、乳、蛋、禽为为主,远郊平原农业以生产小麦、水稻、水产品、桃、西瓜、葡萄为主,远郊山区农业以营造防护林和柿子、核桃、板栗、山楂、梨等各种果林为主。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较高。了解北京农业区位的变化,目前北京市的一些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远离城市中心(北京周围的一些省区正成为北京的菜蓝子),原因是什么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