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2022跨专业CV/AI方向保研经验分享[2](上交/中科大/浙大/复旦/自动化所等)

admin

书接上回,我未能在夏令营阶段获得确定的offer,转而开始寻找导师。在复旦大学的大数据学院,我找到了一位在CV领域颇有研究的Z老师,尽管夏令营已满额,但Z老师推荐我参加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预推免,并承诺通过预推免后,可以直接作为他的学生。在预推免阶段,虽然我未能成功,但复旦类脑学院提供了一种研究生轮转制度,以及一个直博转硕士的退出机制,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亮点。

随后,我报名了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的夏令营及预推免。尽管我最终被分配到控制学院的直博项目,但由于浙大控制学院与信电学院有冲突,我选择了报名控制学院的预推免。面试中,除了常规的PPT展示、项目提问和英语提问,还涉及了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本科专业的关联性。在面试后,我被通知将作为专硕学生录取,这一决定令我决定放弃浙大控制学院的offer,为有缘人留下机会。

在清华大学,我未能找到博士招生名额,但在电子工程系的联系中,我得知有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浦江实验室)的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在深入了解后,我联系了一位L老师,并通过两轮考核,获得了联合培养博士的Offer。这个项目允许学生在上交学习一年后,到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这给予了我参与前沿研究的机会。

最终,我面临的是上海交通大学-pjlab联培博士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间的选择。在9月中旬,我收到了上交联培博士的学长的电话,告知我应尽快作出决定。与此同时,中科大方面的学长仍在等待招生名额的确定。在与中科大老师的沟通后,我得知我被录取的可能性为90%。在权衡后,我决定接受中科大的offer,并向上交联培博士的学长表明我将放弃该机会。至此,我的保研过程告一段落。

整个保研过程,我主要在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间做选择,复旦大学提供了直博与硕士的灵活选择,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在专业选择和录取方式上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机会。对于那些希望选择优质导师但又不急于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学生来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总结经验,我推荐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浦江实验室)的联合培养项目,将其改为联培硕士MPhil,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保研学生,同时为实验室带来高质量的生源。在未来,我可能会分享更多关于保研过程的资料,欢迎大家关注。最后,祝愿所有读者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