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高等教育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编目,这种分类单位被称为学科。学科的分类可以纵向分为多个级别,最高级别称为“门”,依次为“一级”、“二级”等。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科被横向划分为12个大类,包括理、工、农、医、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军事等。例如,在工学门类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级学科,它进一步细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二级学科。
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所学的专业通常与一级学科相对应;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科则更加细化,以二级学科为单位进行教学和研究。本科教育注重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则更侧重科学研究。尽管两者在教学单位上有所区别,但它们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即每个本科专业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研究生二级学科,这为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提供了桥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本科教育的专业目录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目录并不完全一致。
人们常将有权培养硕士生的学科称为“硕士点”,有权培养博士生的学科称为“博士点”。由于专业和学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如果某个专业的主干二级学科有硕士点或博士点,人们就会认为该专业有相应的硕士点或博士点。因此,在高等教育中,通常采取按大类招生和培养的模式,本科阶段一般不设具体专业,多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等大类。到考研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具体的研究方向。
然而,也有部分学校按二级学科招生,这种情况相对较少。总的来说,学科体系的划分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也便于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