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环中第二位c原子来自氨甲酰磷酸。
N—C—N试剂的两个氮原子作为亲核基团,而C—C—C试剂的两个末端碳原子相当于亲电基团。脲、硫脲和胍常用作N—C—N试剂,而1,3—二酮,二酯和二氰、α,b不饱和酮及酸衍生物都可作为环系的C—C—C部分。
嘧啶环介绍:
嘧啶环,化学术语,合成途径是利用具有N—C—N骨架的试剂和含有C—C—C单元的试剂相结合,即双亲核基团和双亲电基团的方法。
FcCOCH=CHAr与硫脲在碱催化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嘧啶类衍生物10,收率58至79%,醇钠是该反应的最佳催化剂。实验表明采用超声波可以促进该反应的选择性和提高反应速度。
嘧啶作为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在合成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成带有特定基团的嘧啶类中间体或目标产物是非常必要的。从逆合成方法可以大致推断出构建嘧啶环的起始原料。
嘧啶环的结构:
嘧啶具有环状结构的一类化合物。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至少含有一个杂原子。杂原子包括氧、硫、氮等。从理论上讲,可以把杂环化合物看成是苯的衍生物,即苯环中的一个或几个CH被杂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可以与苯环并联成稠环杂环化合物。最常见的杂环化合物是五元和六元杂环及苯并杂环化合物等。五元杂环化合物有:呋喃、噻吩、吡咯、噻唑、咪唑、唑等。六元杂环化合物有:吡啶、吡嗪、嘧啶等。
稠环杂环化合物有:吲哚、喹啉、蝶啶、吖啶等。杂环化合物中,最小的杂环为三元环,最常见的是五、六元环,其次是七元环。杂环化合物常以俗名命名,较少用系统命名。系统命名是指以相应的碳环为母体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