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而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二者相互依存,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意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变化。应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次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辨证否定观: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求注重发展,注重变化,敢于创新。
-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3. 社会的真谛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
-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 人生的价值
- 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 自我砥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