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专门学校令》,正式将美术院校纳入专门学校行列。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进,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量归国留学生将工艺美术教育视为振兴民族经济、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美术理念。这一时期,传统美术教育的“师徒相授”模式逐渐被西方的“学堂”教育体系所取代,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新篇章。
20世纪初期,上海、北京、武汉、苏州等地相继创办了多所美术教育机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平美术专门学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私立苏州美术专门学校等,纷纷应运而生。这些学校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借鉴了西方现代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人才。
1912年11月23日,乌始光出资,17岁的刘海粟与友人共同创办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学校最初由刘海粟负责管理,后来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上海美专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美术教育机构,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摇篮。它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为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美专成立之初,便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学校不仅开设了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专业课程,还设有艺术史、艺术理论等相关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美术史和理论知识。上海美专还积极引进西方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担任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上海美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学校不仅提供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课程,还开设了摄影、版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学校还经常举办艺术展览、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作品、交流经验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