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中,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其革命传统源远流长。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如1919年6月3日游行中被捕的学生,标志着学校在爱国斗争中的重要角色。该校教师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如著名教育家王森然,他在三中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倡导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资助刘志丹,推动了他的革命事业。1927年,革命家张苏也在三中任教,尽管面临险境,校长许兴凯仍勇敢保护他。
学生们的爱国活动也在学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如1941年创办的壁报和进步话剧,如《北京人》和《获虎之夜》。1942年,壁报组成员加入党领导的《海燕社》,为革命文艺团体注入活力。解放前,学校以严谨的校风闻名,制定详细的训育大纲,注重道德和行为训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全面素质。众多知名人士如老舍、罗常培等均出自北京三中,学校在近百年间培养了众多社会栋梁。
北京三中始终重视教师队伍,汇集了阎述诗、孔凡礼等杰出学者,他们为学校的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的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使得学生无论在何种历史时期都能坚持真理,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百年来,北京三中培养出的两万多名毕业生,包括众多领域的领军人物,证明了其作为历史名校的深厚底蕴和卓越贡献。
扩展资料
北京市第三中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富国街5号,是北京市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前身是1724年(清雍正二年)建立的八旗子弟右翼宗学堂。学校由新建的面积达8000平方米教学楼、2300平方米的古典庭院文化区、2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800平方米的地下体育场馆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