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的高等研究院在学术氛围和专业设置上存在争议。在读学生普遍反映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专业方向不明晰,与期望有所偏差。目前,高等研究院开设的专业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等,而这些恰好是知乎上常被劝退的学科。数学专业虽有一定前景,但学生需要在前两年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础课程,这引发了学生们的困惑。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往往需要蹭取其他院系的课程,无法体现其作为独立学院应有的专业水平。由于专业限制,理科背景的学生普遍抱有逃离的愿望。
关于学院的承诺,如保研、交换项目以及英语教学等方面,学生也感到失望。保研和交换项目往往受到学院负责人的个人社交关系影响,而不是基于正式的合作安排。对于英语教学,尽管黄老师付出了努力,但实际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显著差距,过于追求形式上的英语教学,如英语辩论赛,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高等研究院四年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踏踏实实做学问的重要性。在面对高期待与现实差距时,学生们或许会反思是否为了追求表面的光环而牺牲了实际的学术质量。总体而言,高等研究院在专业设置、教学质量以及承诺实现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和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