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备考时将其作为重点复习对象是明智之举。本文整理了100个法律知识点,旨在帮助考生深化理解,提升应试能力。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其特征包括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和权利义务性。法律的作用体现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方面,前者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后者则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与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法律效力层次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其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批准建制、决定重大事务和战争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常设机关,行使立法职能。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选举制度遵循普遍性、平等性、直接与间接结合和秘密投票原则。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国人大常委会在认为有需要时可发回,但不会撤销,发回的法律自发回之日起失效,一般不溯及既往。
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立法、司法、终审和对外事务权,但无防务权和外交权。居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与政府的关系为指导与被指导,而非领导与被领导。
我国法院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公民享有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劳动与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行政法强调合法、合理、程序正当、便民高效、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原则,分为抽象与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诉讼主要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则审理特定案件。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与保护环境。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限制和无能力。
宣告失踪与死亡分别基于2年与特定期限内无消息,法人为具有独立权利与义务能力的组织。合同有效需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与不违法,无效合同包括欺诈、恶意串通、非法目的等情形。可撤销合同基于欺诈、胁迫等,一经撤销自始无效。
效力待定合同包括无权处分、无权代理与超越能力行为,未被追认则无效。表见代理实质上是无权代理。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遵循平等、法定、公示公信、不得滥用和效力优先原则。
抵押、质押与留置权分别是债权人对提供担保的财产、动产或权利以及债务人财产的优先受偿权。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的一种,涉及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国家专有与集体所有的财产包括特定资源与土地。
债的发生根据包括合同、侵权、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人身权包括生命、身体、健康、姓名、名誉、肖像与隐私权。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情形包括故意杀害、争夺遗产、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伪造遗嘱。法定继承人顺序与遗嘱继承、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分别规定了遗产分配方式与优先执行效力。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与商标权,专利权与商标权亦称工业产权。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商标申请遵循在先原则,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并可在期满前申请续展。
诉讼时效规定了民事权利的保护期限,特殊情况下如身体伤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涉外合同及人寿保险给付请求等有不同期限。结婚条件包括男女自愿、达到法定年龄与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与特定疾病的结婚限制。
刑法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平等与罪责刑相适应。犯罪实质为社会危害性,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体与客观方面。刑事责任年龄分为绝对无责任、相对负责任与完全负责任。
犯罪主观方面涉及行为人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目的与动机,分为故意与过失。犯罪停止形态包括预备、未遂与中止。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与特殊共犯,主犯与从犯分别承担法律责任。
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与驱逐出境。剥夺政治权利涉及选举权、言论自由、担任职务等权利。
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再次犯相应罪行的犯罪分子,应从重处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数罪并罚时应遵循特定原则,如死刑和无期徒刑采取吸收原则,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采取限制加重原则,附加刑仍须执行。
交通肇事罪在逃逸致人死亡时,行为人仅承担交通肇事罪责任,情节恶劣或导致他人死亡或严重残疾时,应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危险驾驶罪包括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的行为,处罚为拘役并处罚金。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非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麻醉控制他人。非法拘禁罪指以拘押、禁闭或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自由。拐卖妇女、儿童罪涉及以出卖为目的的各类行为。
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等罪与侵占罪属于亲告罪范畴,受害人需主动提出诉讼,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侵占罪是绝对亲告罪。
抢劫罪是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行抢走的行为。诈骗罪则是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抢夺罪是指公开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破坏交通设施罪涉及对交通设施的破坏行为。
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受贿罪包括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行贿罪是指为牟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无法说明合法来源的行为。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集体将国有资产分配给个人的行为。私分罚没财物罪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将罚没财物集体分配给个人的行为。滥用职权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