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北京援建的旅游民宿村,如今成了高原“网红”

admin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一群游客在村民的带领下跳起锅庄舞,笑声回荡在德吉藏家的小广场上。

这里位于拉萨市的堆龙德庆区,是从拉萨前往纳木措的途经地,在北京援藏资金的支持下,精品藏式民宿“德吉藏家”拔地而起,成为了大山里的“网红”,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在淳朴的乡间藏家留下难忘的回忆。这里同时也是100户异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新家,他们在这里实现了居家就业,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走进德吉藏家 旅游 民宿村,一栋栋奶白色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

来到8栋1号院,写有“民族团结家庭”的牌子在墙上格外亮眼。26岁的藏族姑娘扎西卓玛是这家的女主人,她嫁给了一位汉族丈夫,如今有一位两岁多的儿子。在搬到德吉藏家前,扎西卓玛一家人住在高海拔牧区,为了维持生计,扎西卓玛和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在家里放牛。

2017年,在北京援藏资金的支持下,100套藏式新民居在波玛村5组的空地上建起,像扎西卓玛一样的100户、400多位居住困难群众,通过异地搬迁,住进了花海里的新家。

来到新家后,扎西卓玛的儿子出生了,但她无需再担心生计,一份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来到了面前。得知村里征集村民发展民宿的意愿时,扎西卓玛不假思索地报了名。

“我们一家人住在一层,二层一直空着,如果有客人来住,刚好能利用起来。”扎西卓玛按照民宿的要求,在二层设置了两间客房,酒店客房式配置加上藏式风情的装修,让民族特色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扎西卓玛还成为了 旅游 民俗村的餐厅服务员。“每个季度都有分红,加上我的工资分红,收入比以前多了两倍。”扎西卓玛开心地说,在家门口就业,让她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和老人。

德吉藏家的运营负责人黄丹说,民宿的发展除了为异地搬迁户带来了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也改变了藏族群众的思维方式。

“以前客人入住时,他们很害羞,很少和客人交流,但是现在可以很积极地接待客人,还有一些村民开始创业开茶馆。”

据介绍,德吉藏家建设分两期,目前已经有140间客房,2018年运营以来,每天的接待量平均能达到近200人。

来自门头沟的援藏干部、堆龙德庆区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赵岩在调研时发现,德吉藏家项目原有“观光游赏、短停留、低消费”的经营现状已不能满足高端文旅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今年北京计划再投入950万元援藏资金,打造德吉藏家“ 旅游 +”项目,为顾客带来更丰富的 旅游 体验。

在 旅游 精品民宿的带动下,堆龙德庆区的环境有了很大提升。援藏干部还把北京的城市管理经验都带了过来,从垃圾分类到人居环境整治、安全饮水等,“幸福堆龙”结结实实烙下了“北京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