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专业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开设,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点。自1997年起,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教育部的学科评比中多次获得民族学专业的全国第一。2012年,其民族学专业在全国“985”高校本科专业评估中位列第一。2016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民族学位列A+,中央民族大学成功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于1951年,隶属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是中央民族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1981年和1986年,该专业获批硕士点和博士点,2002年起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2年,该专业在教育部评估中被评为五星级专业。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B+学科。2019年,该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获批教育部“强基计划”。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是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大学”的重点建设单位。其宗教学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优势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宗教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并形成了以哲学、人类学、民族学为基础的学科体系。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研究部是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学教学与研究中心,也是当时中国顶尖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民族史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语言学家最集中的地方。2000年,研究院成立社会学系,遂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2年,在全国“985”高校本科专业评估中,社会学专业位列全国排行榜的第六位。2016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社会学位列B+。2019年,社会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历史学专业是中央民族大学最强的专业之一,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课程1门,教育部本科生“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单位(2020年)。历史学专业是教育部历史学特色专业,是教育部“历史学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专业,是国家民委“中国史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是国家民委“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基地(培育)”,有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等2个学院科研平台。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艺术重点学科基地,是中国民族舞蹈家的摇篮。学院有一支实力雄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其中不乏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舞蹈教育家、编导家和国家级表演艺术家。舞蹈学科创立于1957年,已形成了含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学历层次的教育和舞蹈表演、教育、编导、史论及舞蹈钢琴伴奏多个专业教育的培养格局。其中,舞蹈表演和舞蹈编导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音乐学院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级音乐人才的摇篮。学院已形成融教学、学术、创作与艺术实践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成为国家级“民族音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单位,国家民委重点学科。音乐学(音乐学理论、音乐教育)本科专业,不仅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还被视为中央民族大学的王牌专业。
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传统深厚。1986年,学院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1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4个硕士学位点, 4个博士学位点及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法学专业是中央民族大学较早设立的专业之一。1985年成立法律系;2000年成立法学院;2003年设立国内首批民族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012年入选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设立法学藏语基地班(现为民族实验班)。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人才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改革》。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是国家少数民族艺术的重点学科基地,有美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民族艺术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设有“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新创意研究中心”。美术学院现建设成为具有高端科研平台、国际交流机制、鲜明民族特色的一流美术学科,已建设起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设施,先后设立了绘画(油画)、中国画、美术教育、美术师范等美术学本科专业方向,建设有美术学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艺术硕士美术领域和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招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美术)方向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