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宋代一桩命案,判决数次反转,其背后有怎样的隐情。

admin

01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的一天,登州发生了一起人命案。

谁也没有想到,这起案件后来会引起那么深远的影响。

村民韦阿大,新婚不久。

但是,案发当晚,他却正睡在自家的西瓜地旁边。

夫妻关系本就不和睦,再加上已经到了西瓜收获的季节,担心有人偷摘,韦阿大没有回家过夜。

熟睡中,依稀听到有动静,迷迷糊糊的他,忽然看到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劈到了眼前。

韦阿大躲闪不及,被砍成了重伤,凶手也匆忙逃离现场。

等到天亮后,这才有人发现了,已经死去多时的韦阿大。

县衙立即调查,综合所有证据,最后锁定了唯一的嫌疑人。

韦阿大的新婚妻子,阿云。

02

阿云被带到衙门,起初她一句话也不说。

办案人员也很有经验,看她的神情就已经知道了八九不离十,有人把刑具放到了她的眼前,并逐一讲解用法。

阿云岁数不大,经不起吓唬,很快主动交代了罪行。

原来,阿云家中贫寒,又偏偏赶上母亲去世,实在没钱下葬,这才被自己的叔叔强行嫁给了韦阿大。

阿云嫌丈夫貌丑,加上对自己不好,于是趁着夜黑,杀了丈夫。

根据《宋刑统》规定,谋杀丈夫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会被判为斩首之刑。

案子到了知州许遵手中,他的判决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居然是流放。

根据宋代刑法,从斩首到流放,中间还隔着一个绞刑,这是一个比起斩首来,相对体面一些的死刑。

但是,一生一死,那可是天壤之别啊。

03

封建年代的杀夫大罪,判了个流放,到底为什么?

许遵,他绝不是胡来,此人中过“明法科”,妥妥的宋代法律专科人才。

他做过大理寺详断官,还当过审刑院详议官,是当时的法律界明星级别人物。

但《宋史•许遵传》中有过记载,说他是“立奇以自鬻”,说白了就是博人眼球。

许遵有他自己的理由,按照《宋刑统》,阿云成婚的时候,尚在服丧期(其母刚刚去世)。

这期间是不允许成婚的,所以阿云与韦阿大的婚姻并不合法。

那“谋杀亲夫”的罪名就不成立了。

而且,根据当时的刑法,无论主动投案自首,还是经审问后认罪,都属于自首。

可是,阿云明明是嫌丈夫貌丑而动手杀人,真的可以流放轻为判吗?

04

涉及人命案,首先由大理寺复议。

大理寺改判绞刑,主动杀人,必须死罪,有情可原,留她全尸。

看似合情合理,但这里面也有和稀泥的成分。

有意思的是,宋神宗得知了此案,做了一个“法外开恩”的建议,判阿云终生劳改。

这事有意思了,斩首,绞刑,流放,劳改,四种方案…都有道理。

许遵不乐意了,老子才是法学权威,你大理寺是和稀泥,皇帝是不懂添乱。

刑部不得不介入了。

刑部同意大理寺的意见,改判绞刑,可以理解这是为了司法部门内部的统一。

案件还没有审理完毕,许遵大人的调任到了,升官了,大理寺主判…

许大人一上任,就要把大理寺的改判给驳回,坚持自己的判罚才是对的。

这下大宋的司法体系乱套了。

05

神宗皇帝也是够神的,你们不是自己反对自己么,那就再烧一把火。

他找来了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裁决。

这俩人是政敌啊,意见能统一吗?!

司马光认为:

阿云主动杀人是事实,被抓之后并没有立即坦白,他是被吓的才自首,应当绞刑。

王安石认为:

被吓的自首,也是自首。

婚姻事实不成立,那就不是杀夫。他支持许遵的判决,流放。

神宗皇帝有点儿烦了,这特么没完没了啦!

他找来了王安石和司马光,三人小组最终商定结果如下:

就听许遵的,支持王安石,判流放。

可是,这和法条不符啊。

没事,咱把法改了,只要你们别再吵了。

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皇帝下令,“谋杀已伤,案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

06

从那天开始,宋朝法律规定,杀人,然后自首,可以轻判。

我们在复盘这个故事的时候,不能孤立的考虑这个案件。

神宗皇帝选择支持王安石,是有原因的。

因为,大宋当时正在变法,而主持变法的正是王安石,神宗皇帝希望维护王安石的权威。

众多的官员,对此心领神会,在最终裁决出台后,全都选择了拥护和支持。

不过,历史逃不过一个定律,那就是人亡政息。

十七年后,宋哲宗继位。

王安石的变法被废,司马光重新回到政治舞台。

据说,司马光始终没有忘记十七年前的“委屈”,上台后重新改判阿云斩首。

但是,这已经没有历史依据了。

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和长远的看待一个案件,它的发生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

其实,正义和公正,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