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草堂堂屋内正中悬挂着王船山的画像及自撰联语,联语内容为“六经责我开生面,我自从天乞活埋”,画像之上,还悬挂有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澎题写的匾额“高山仰止”。两侧厢房则举办复原和辅助陈列。草堂院内,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旁边有一古枫,其干粗大而弯曲,形若骏马昂首跃前,此为王船山生前称之为“枫马”的景致。还有一株古藤,铁骨盘旋,蜿蜒上升,俗称“藤龙”,据说此藤也是王船山亲手栽植。如今枫马藤龙奇状异貌,生机盎然,中外游客誉之为草堂“奇观”。
离湘西草堂4公里的曲兰乡船山村大罗山脉的虎形山上,有一座船山墓庐,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衡永郴桂巡道谭启瑞修建。1981年又按原貌进行了修建。坟圈青石砌就,正中立汉白玉石碑,上刻“伟大思想家王而农先生之墓”。旁刻有自题墓志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邱,故衔恤以永世。”坟圈刊清代名人王闿运及唐鉴词。坟墓主体占地100平方米,正中为王夫之墓,左为王夫之之继配夫人墓,右为王夫之四儿媳刘氏坟,坟盘共石阶三级。二级石阶分别立《重修墓记》和《保护告示》。两边石刻对联两幅:“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世臣乔木千年屋;南国儒林第一人。”
1956年7月和1983年10月,王船山故居、王夫之墓均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湘西草堂,坐落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隐居之地。因坐落在湘江之西,故名湘西草堂。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之秋,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42岁定居蒸水之左石船山下。初居茱萸堂,次败叶庐,再观生居三处,最后在湘西草堂隐居以终。他一生著书四十余年,共著书四百余卷,八百多万字,其中大部分著作是在草堂写成。1981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草堂,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草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