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如下: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
——“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
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例三:言其厉害(毛遂自荐)。
——偏的还是利。
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没有主次之分,同时强调,例如左右,上下。
扩展资料: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成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如: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白头吟》)。
——“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
——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
例四:“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 (《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
——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夷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文中指的是北方,所以蛮是强调夷,意思偏重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