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26日,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同时也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华中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华中工学院。1952年11月,根据中央关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指示,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武汉成立华中工学院。华中工学院集中了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作为建校基础,开启了高起点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征程。
1960年10月,华中工学院被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建设高等学校。1988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08年,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1927年,更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考虑到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医疗救治条件落后,1950年2月,中央作出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整体内迁武汉的决定。1951年9月,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并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8月,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7月,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学校逐渐从单一的医学院发展为一所综合性的医科大学。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前身是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急需一大批城市建设专业人才,1952年8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以中南地区六所工程学校的土木市政专业为基础,选址武昌马房山,合并组建中南建筑工程学校。1960年1月,学校更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城市建设高等学校。
历经时代变迁,伴随对城市建设意义的认识回归理性,1981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决定在东湖马鞍山麓新址新建,组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原三所学校不仅传承了百年老校的优良办学传统,还体现了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的红色基因,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两次大调整和中国高教事业的两次大发展,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