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啊!首先中文系既然是大学的专业,学的和中学的语文是很不一样的(实际上,并没有语文这门专业课,只有一个对外院系同学选修的大学语文),主要学的是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第二点是,北京大学的大部分人文课程是没有课本的,主要是靠上课听老师讲,虽然会有一些参考书,但是和上课的关系往往不是很密切,只是考试的参考用书(比如考研),因为北大的老师大多是学富五车的,他们有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看待文学的路径,不愿意完全的用别人的教材讲课(除非他自己有自己的教材),而会有自己的PPT、讲义,因此一门课程如果是不同的老师上,其内容也会完全不一样。第三点是,中文系的许多高级课程是文本分析,也就是说其参考书是原文,比如《毛诗正义》啊,比如《朱子语类》啊,比如《悲剧的诞生》啊……根本不存在教材(也就是没有中学语文那种统一选编的,而是直接读原文,选段都是老师指定一些),想了解的话只能说多读原著吧!
但是当然,也有一些比较通用的参考课本,是北大的老师编写的或者北大上课的参考书,我底下给你列出几本,但是这只能说是一种参考,上课的内容肯定不可能和书本完全一样(否则就没必要上北大听课了……):
古代文学史是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四本;现当代文学史是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是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两本。文学理论是董学文《文学原理》,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民间文学是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比较文学是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我不是中文系的学生,是元培的,但是上过一些课,知道一些情况,你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