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创建于1930年,由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一手创办,成为“活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
学校秉承陈先生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成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小学,引领教育改革。
学校在50年代独树一帜的拼音教学方法沿用至今,80年代初,“低幼衔接”教育模式帮助一年级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全市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80年代中期,学校开设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相关教育实践被《文汇报》连续报道。
90年代以来,学校坚持“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的教育理念,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将“潜在”变为“现实”,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各学科均有多位在市区乃至全国闻名的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明星。
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将课程新理念转化为办学实践和教育行为,1990年至今,先后承担全国、上海市重大课题,带动学校理性、高速发展。
与时俱进,学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拥有三个机房、一个机器人工作室,各教室和办公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师生发展提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