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法学女博士的困扰源自她对读博的反思和对职业的重新审视。她辞掉了年薪近20万的法务工作,选择读博,却发现读博不仅让她在学术上感到压力重重,而且在找工作时,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她感叹学历贬值,表示宁愿当初没有读博,更愿意用学历换回青春和工作经验。她发现,读博后,找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即便她曾多次在求职网站上投放简历,却鲜有回应。
读博期间,她感到学习与社会隔离,无法融入,这可能影响了她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她认为,读博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的苦衷在于,她对学术研究缺乏兴趣,被家庭期望逼迫选择了这条道路。在找工作时,她发现自己难以回到之前的工作岗位。
对于为何找不到工作,这位博士提出了几点解释。首先,企业法务工作对学历的要求并不严格,除非为了面子或炫耀,企业很少会选择博士生。其次,法学博士的工作选择余地相对较小,除了学术研究,如高校、研究所或学术出版等领域,律师职业只占少数。因此,当她对学术研究没有兴趣时,选择读博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这导致她面临职业规划的困境,而非单纯因为学历问题。
这位法学女博士的困境并不局限于博士学历,而更多与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兴趣相关。她表示,自己并不想当老师,也不愿意进入国企或外企,甚至对考公务员也持保留态度。这限制了她就业的选择范围。她对律师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会选择律师,这并不符合普遍的职业选择。她认为博士毕业就一定能找到高薪工作,但这并非事实。她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兴趣,而不是将问题归咎于博士学历。
解决之道在于,她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兴趣,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这可能意味着放弃某些不感兴趣的领域,转而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公务员虽然可能不是她最理想的选择,但也不是不可行的。她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仅仅是追求高薪或热门岗位。重要的是找到能激发她热情、符合她价值观的工作,而不是盲目追求薪资或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