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平元年(1064年),唐介因其在前任朝代的正直声誉,被英宗起用为御史中丞。随后,他在第二年担任龙图阁学士,赴太原府任职。面对夏人对代州的侵扰,唐介果断采取行动,派兵拆除了边境的堡垒,并致信夏族首领,晓以利害,有效地平息了边境的纷争。
神宗即位后,召回唐介于朝廷,任命他为三司使,负责盐铁、户部和度支等关键部门,全面掌管国家财政。熙宁元年(1068年),他晋升为参知政事,成为政府的重要决策者。然而,对于神宗欲任命王安石为宰相的决定,唐介持强烈反对态度,并与王安石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争论。
不幸的是,熙宁二年(1069年),唐介因背疽疾病不幸去世,享年六十岁。神宗亲自前往他的宅邸吊唁,对他的离世感到痛惜。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神宗命人取来宫中珍藏的物品赠予他,并追赠为礼部尚书,赐予他"质肃"的谥号。唐介的遗体安葬在高尚镇的大宜山下,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被后人铭记。
扩展资料
唐介(1010年-1069年),宋神宗宰相,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介从小时就深明大义,德行高尚,幼时父亲唐拱卒于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贫困,集资相助,他谢绝不取。后应试,中进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同朝包丞一样刚正不阿。后因生背疽而死,终年60岁,神宗授礼部尚书,谥号“质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