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也称作松辽平原。
2. 它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致介于北纬40°25′至48°40′,东经118°40′至128°之间。
3. 东北平原的南北长约1000公里,东西宽约300至400公里,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
4. 平原的西侧是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北侧是小兴安岭山地,南端则临近辽东湾。
5. 地质学上,以开原—辉南线为界,北部属于吉黑褶皱系的松辽拗陷,而南部属于中朝准地台下辽河断陷。
6. 在中生代燕山运动期间,伴随两侧华夏向山地的隆起,形成了华夏向的沉降带,从而确立了现今地形的基本框架。
7. 第三纪以后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这使得南北构造体系连接起来,并继续下沉,沉积了深厚的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8. 东北平原的地貌和水文特征是:四周为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台地,海拔大约200米。北部台地形状较为明显,而南部则因强烈侵蚀而呈现浅丘外貌。
9. 平原的西南部风沙地貌十分发育,形成了大面积砂丘覆盖的冲积平原。
10. 平原的东北端通过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