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不耻下问是谁说的

admin

“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中孔子解释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意指不把向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是可耻的事情,展现出谦虚、好学的品质。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虚心求教、不畏低微的求知态度。

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儒家学派,被誉为圣人。然而,孔子深知自己并非天生就有学问,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问来获取知识。有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耻下问,对每件事情都虚心求解。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一些非议,但孔子认为,对于不懂的事物求知才是真正的学习态度。

在春秋时期,孔圉是卫国的大夫,以虚心好学和正直的品质受到人们的尊敬。他死后,根据当时的习俗,获得了“文”的谥号。孔子的学生子贡对此表示不解,于是向孔子请教孔圉是否真的完美无缺。孔子解释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表明,孔圉之所以获得“文”的谥号,是因为他不仅聪明勤奋,而且愿意向地位和学问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不以之为耻。

综上所述,“不耻下问”的精神鼓励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勇敢探索,虚心求教,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不断充实自己,以求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