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为1531年。这种作物最初来自中南美洲。
2. 玉米最早在中国的广西被发现,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
3. 到明朝末年(1643年为止),玉米已经在中国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传播开来。
4. 尽管浙江、福建两地在明代方志中未见玉米的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这两种作物在明代已经在中国栽培。
5. 在清初五十多年间,玉米的种植继续扩展,到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代末期),方志中记载玉米的省份已经增加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6. 1701年以后,关于玉米的方志记载更为普遍,到了1718年,玉米的种植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个省份。因此,从1531年到1718年的不到两百年间,玉米在中国二十个省份得到了广泛种植。
7. 玉米,学名玉蜀黍,属于禾本科玉蜀黍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转基因玉米品种如甜脆玉米等。
8. 玉蜀黍的根系发达,茎秆坚硬,叶由叶片和叶鞘组成,雌雄同株,籽粒颜色多样。这种作物在7到8月开花,8到10月收获。
9. 明朝时期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了玉米:“玉蜀黍释名:玉高粱”,因此玉米也有“玉高粱”之称。
10. 玉蜀黍起源于墨西哥,16世纪时传播至中部非洲国家,是异名最多的作物之一,也是全球分布最广的农作物。
11. 玉蜀黍主要在美国中部、中国平原和欧洲南部平原集中种植。这种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生长条件多样。
12. 玉蜀晌庆黍喜欢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产量较高。它只能通过性繁殖方式繁殖后代。
13. 以上信息参考了百度百科关于玉蜀黍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