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因材施教。作为差生,在学习方面是很落后于别人的,这通过十二年的学习成绩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他(她)在学习方面落后于别人说明他(她)不适合在学业上、学术上有所发展,可能更适合其它方面的发展。按照教育的原则,名校就不会再对其施以教育了。
2 把每个学生都教好是学校和老师的目标,不是义务。而且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被教好的。孩子的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三大块,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孩子的成才不能只是依靠学校教育,同样孩子不成才,也不能只归因于学校教育的不好。差生到了名校也不太可能被教育成才,有可能比不进入名校之前更差。
3 出于教育成本的考虑。教育一个人的成本庞大。经过十二年的教育成本付出之后,还是差生的学生,如果进到了名校,教育他所付出的成本就要比教育优等生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在这样庞大的教育成本下,把差生教育成才的可能性还很低,所以没有学校想冒这个风险。
4 教育资源有限。名校、名师,就那么多,而名校、名师能够负载的学生量也是有限的。所以不如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更具有成才素质的学生身上。
5 出于学校教学秩序的考虑。人有易受影响的潜质。一个人进入一个群体,他(她)要受到群体的影响,同时,群体成员也会受他(她)的影响。差生进入名校,给名校带来的不仅仅是进来一个学生那么简单,他(她)会用他的思想、他的行为来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使学校的秩序受到冲击,这对名校的破坏力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