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大学数量在山东省仅次于省会济南,算计23所。奇怪的是,这座城市的大学与其他城市不太一样,多不以山东省命名的,而冠名“青岛”作为前缀。
读者或许会讲,以“省”命名的大学多在省会,其实不然,山东理工大学在淄博,江苏师范大学在徐州。这些也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青岛有些大学原本就冠以“山东”的字眼,可他们居然都删除了,给换成了“青岛”的字眼。
细心梳理会发现,青岛原本有许多大学都冠以“山东”字样,比方青岛海洋大学,原本就叫山东海洋学院,可后来用“青岛”替代了“山东”,现在已改名为我国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名字历史沿革好像早就定型。可在1993年,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当年要用山东纺织大学的名字也未尝不可。
要知道,山东纺织工学院源于1950年4月纺织工业部举行的青岛纺织技术训练班,历史传承清楚,纺织特征显着,是一所国内出名的纺织工科高校,并且青岛纺织工业兴隆,曾与上海、天津一同被誉为“上彼苍”。
试想,假定当时取名“山东纺织大学”,完全可以与青岛海洋大学齐头并进,开荒一番新天地,并且现在仍是国内仅有的纺织大学。可这所大学底子不必考虑,直接用了青岛大学的牌子,山东纺织从此消逝于万里海波。
青岛大学坚持青岛的城市特征,或许原本就有必定的文明传承和品牌效应。可青岛理工大学放弃“山东”字眼有点可惜了。这所大学原本叫做“山东冶金工业学院”,1960年就初步招收本科生,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办理,按说这名字和布景都挺上层次的。
可好像没有什么比“青岛”加持更吸引高校改名。早在1985年9月,山东冶金工业学院就改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2004年5月,又更名“青岛理工大学”,“山东”两字几乎擦得不留痕迹。
青岛理工大学,隶属联络几经更迭,办学层次几起几落,可一直与青岛不离不弃,哪怕在临沂建立了分校,辐射了山东诸多地域,也还坚持冠名“青岛”。
青岛理工大学,现在也属于山东省重点大学,是国家第一批当地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征显着,在山东土木和建筑类职业有句话说得很好,鲁西区域选山理工,鲁东区域选青理工。
青岛理工大学,现辖市北、黄岛、临沂三个校区,具有59个本科专业,其间土木工程获批山东省顶峰学科、机械工程获批山东省优势特征学科,工程学ESI全球排名前1%,12个专业当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居第188名。
那么,论题又回来了,青岛的大学为什么喜欢冠名“青岛”。因为只要沾上青岛,招生分数线至少高20分,这就是青岛城市的溢价,而不是青岛某个大学的。
再就是青岛的经济发展态势好,科研课题丰富,冠名“青岛”简略坚持与城市的天然爱情,有益于教育发展和学生工作。你以为还有其他原因吗,请在议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