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广义上的黄土高原涵盖黄土区,面积达到63.5万平方千米,其中原生黄土占38.1万平方千米,次生黄土占25.4万平方千米。它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狭义上的黄土高原则是指长城以北、秦岭以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区域,大致覆盖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面积约为30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750千米,海拔在800至3000米之间。这一地区属于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地貌构造主要包括陕北陇东地台、华力西褶皱带、太平洋式燕山褶皱带、陇西地块、中条山地块、吕梁山地块和汾渭下游沉带等。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其土壤细密、松软,富含矿物质养分,适宜耕作。除了部分石质山地,黄土的厚度一般在50至80米,最厚处可达150至180米。黄土高原孕育了独特的黄土地文化,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上,黄土高原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年平均温度在3.6至14.3℃之间,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降水量在150至750毫米之间,但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黄土高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波状下降,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西部海拔2000至3000米,是地势最高的地区;中部海拔1000至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东部地势降至500至1000米,河谷平原比例较大。根据地貌特点,可将黄土高原划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和河谷平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