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介绍

admin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鼎盛时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遍及欧洲并传播至世界。法国是印象派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地方,涌现了如马奈、莫奈、梵高等艺术大师,创作出大量经典作品,如《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向日葵》等。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以真实地刻画自然为使命。他们认为,景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各不相同,因此忠实地描绘在变动不居的光照下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即是“印象”。印象派画家将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画布上,代表人物如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学者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在中国文章中频繁出现,从不同角度分析其艺术特点。印象派绘画对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徐悲鸿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对印象派运用色彩表示肯定。林风眠从绘画革新途径上肯定印象派的贡献。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在构图上,印象派绘画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生动和生活气氛,强调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颜色是印象派绘画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元素。

欣赏印象派绘画时,建议观众尤其是小观众不要距画太近,以免感觉色彩支离破碎而没有混合。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绘画,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现代写生彩学。在形式方面,印象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包括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等“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提出了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主观感受的理念。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扩展资料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 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