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丹东
丹东,作为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该省东南部。它与朝鲜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面濒临黄海,西与鞍山交界,西南与大连相邻,北接本溪。丹东的地理坐标大约在东经123°22′至125°42′,北纬39°43′至41°09′之间。
2. 大连
大连市坐落于辽东半岛的南端,地理位置大约在北纬38°43′~40°12′,东经120°58′~123°31′之间。这座城市东临黄海,西濒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部则与辽阔的东北平原相连。全市总面积为12573.8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2414.96平方千米,而所辖的县(市)面积则达到10158.89平方千米(含普兰店区)。
3. 营口
营口市位于辽东半岛的中心位置,临近辽河入海口的左岸。该市西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隔海相望;北和盘锦市、鞍山市相邻;东与鞍山市接壤;南与大连市相连。营口的地理坐标大致在东经121°56′至123°02′,北纬39°55′至40°56′之间。市域南北最长处111.8公里,东西最宽处50.7公里。
4. 辽东的历史
司马懿消灭公孙渊后,西晋初年(277年—283年),辽东郡被改称为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由于慕容鲜卑实行的胡汉分治政策,辽东汉人反抗失败后投靠了高句丽,导致高句丽逐渐强盛并部分地区侵入了高句丽。山东渤海高氏通过宗亲血缘关系构建了环绕渤海的跨国宗族网络,并逐渐崛起为山东的豪族。北燕时期,辽东郡曾在今辽宁西部被侨置,而北齐时废除了该郡,由高宝宁镇守。隋朝时期,曾派遣邓暠镇守,并在辽东郡故地设置了安东都护府。唐朝时废除了辽东郡,将其并入东夷都护府,并在原地设置了安东都护府。
朝鲜半岛与“辽东”的关系:在燕国时期,辽东郡的东部边界达到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的地区。在魏晋至唐时期,辽东作为地域名的内涵逐渐扩大,包括整个大同江流域和汉江流域,甚至是高句丽政权的全部辖区。高句丽人也称自己的国家所在地为辽东。唐代高句丽被灭后,高句丽人被迫返回中原,融入了汉民族之中。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