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喜爱一个人就要他生,讨厌一个人就要他死。
出自《论语·颜渊》
原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注释:
崇德:即尊崇品德。主:是亲近的意思。徙义:指迁善,行为趋向于道义。
释义:
子张请问怎样提高品德,明辨疑惑。孔子说:“亲近忠信的人,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于道义,就是提高品德。喜爱一个人就要他生,讨厌一个人就要他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就是疑惑。”
扩展资料:
此文主要是孔子教导子张崇德辨惑的道理。崇德的意义,在明辨人和禽兽的不同。人有道德,而禽兽则无。有道德才有资格称为人,讲求忠信,主张正义的人,才算是正当的君子。
一般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其实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可议之处。但是对同一个人,倘若一方面爱其生,一方面有欲其死。同时进行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行为,便是自己解不开的一种迷惑,充满了矛盾,却又纠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