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描述了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的紧张局势。在这样的危急时刻,烛之武临危受命,凭借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成功地离散了秦晋盟约,劝退了秦师,智退了晋师,保卫了郑国。文章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辞令精妙绝伦,充分展示了烛之武的忠义智勇。
此课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它是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属于先秦历史散文。学习此课,旨在通过诵读和背诵,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用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该课作为单元首篇,对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树立学习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是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二是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诵读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三是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以及分析烛之武的形象。教学难点在于烛之武的劝说辞令,短短125个字却包含五层意思,语言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教学方法上,采用自学、诵读、讨论、总结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通过范读、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启发讨论和师生互动,实现师生互动生成教学。教学过程中,重点采用诵读方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深究课文,同时结合多媒体和讲解讨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指导方面,学生应参照注解大体理解,大声诵读以增加语感,动脑分析形成能力。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注意疑点、重点、难点和能力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诵读、激情讨论和理性分析是学习的有力手段。
教学辅助手段为多媒体,以增强教学效果。课时安排为3课时,分别用于预习、导入新课和深入讲解。预习环节通过工具书和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和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最终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