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一时间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为何最终走向了失败呢

admin

甲午海战清政府惨败,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同时也宣布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许多仁人志士逐渐意识到洋务运动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强国救亡之路。

于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然而戊戌变法却以失败告终。所以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戊戌变法重要人物——康有为

缺乏坚强领导核心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持续了103天戊戌变法过程中,光绪皇帝是整场变法运动的领导者,但是这位四岁就登基的儿皇帝手中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帝国的航向一直由慈禧太后操纵着。正如《光绪传》所写:

"光绪帝之所以能出现在清王朝的政治舞台上,从一开始就是清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纷争的结果,就是西太后重握最高权力的政治工具。"

光绪皇帝对慈禧充满了敬畏与恐惧,是从四岁登基就开始的。慈禧太后为了牢牢把握封建皇权,命翁同龢为帝师,命他着重给小皇帝讲究对慈禧一人的孝道,隔绝光绪帝与亲生父母的联系,以保证光绪帝对自己的绝对忠诚。对光绪的管教也尤为严厉,《光绪传》记载光绪帝:

"一至太后前,则立严肃,若甚惧其将死者然。有时似甚愚蒙"。"其母子间,严厉之甚,岂若吾徒对于父母者耶?。"

光绪皇帝

事实上,光绪皇帝从一开始进宫。就基本上被慈禧太后玩弄于手掌之间,直到亲政后也未能有很大的权力。光绪十四年(1888年),军机大臣世续等向慈禧太后提出了光绪帝亲政后的政务处理方案,据史学家茅海建先生所著的《戊戌变法史事考》中记载了这个规定:

1、在京各衙门每日惧邹折件,拟请查照醇亲王条奏,皇上批阅传旨后,发交臣等另缮清单,恭呈皇太后慈览。至内阁进呈本章及空名等本,拟请暂照现章办理。2、每日外省折报,朱批发下后,查照醇亲王条奏,由臣等摘录事由及所奉批旨,另缮清单恭呈皇太后慈览。

这一方案得到的慈禧太后的赏识与肯定。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亲政后,朱批向慈禧太后呈览按制度确立下来,大清的掌权者是慈禧太后,而非光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