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粮城,自古以来就是天津的中心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商朝时期,军粮城并入冀州;周朝时,这里被分封为幽州,并成为诸侯国燕的领土,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幽州改名为上谷郡,军粮城隶属于渔阳县管辖。汉朝承袭秦朝制度,西汉时期,渤海太守龚遂在渔阳一带推广耕地、铁器、养殖等农业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国、晋、初唐时期,军粮城一直是海港城镇。到了元代,大直沽一带成为了河港。明清时期,军粮城的中心位置转移到了三岔口一带。军粮城的名称始于唐代,是为了预防北方奚、契丹的骚扰而在此地驻守重兵。
在宋、清时期,军粮城被称为聚粮城,曾储过漕粮,作过义仓。明朝时,由于燕王扫北引起的战乱,大量百姓在此定居。军粮城在历代都曾遭受战火,直到清朝末期,英法联军从大沽登陆进犯北京,法军首先占领天津,并以军粮城为腹地建立兵营。
民国初年,军粮城大量开垦,部分军阀在此购置田地养老。然而,由于经营不善,这些田地最终失败。北伐成功后,多家银行在此购置土地,发展棉田稻地,试图通过实业救国。然而,这些计划未能实现。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部分日军占领军粮城火车站,并对该区实行保甲管治。为适应需求,日军在此地全种水稻,并在此建造军谷公司,即军粮城机米厂。日军还为军谷公司训练了一批汉奸,并发给枪支,强迫农民为其种稻。1945年,日军投降,国民党接收军谷公司。次年,国共内战爆发。
扩展资料
军粮城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原天津市东郊区,1992年3月6日更名) 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粮城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24'--117 33'北纬39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