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原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正式更名,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体育大学。创建于1956年,历经多次改名与转型,至今已培养了超过10万名体育领域高层次人才。作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该校致力于体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建设,尤其在体育学领域表现出色,连续三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前10%。
在招生与录取方面,首都体育学院以北京本地生源为主,同时,河南、河北、山东等高考大省也贡献了主要的外省生源。2023年高招已结束,学校录取情况暂未公布,但已公布了录取分数线,可供参考。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为准,2022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929人,实际录取942人,报到人数达926人。2021年招生计划920人,实际录取924人,录取率保持稳定。录取过程中,北京考生占主导,其他省份如河南、河北、山东等高考大省也提供了重要生源。
在专业建设方面,首都体育学院共开设15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其中,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等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学校致力于打造特色专业,如体育经济与管理、休闲体育等,均入选国家“双万计划”。
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首都体育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对复杂,但灵活就业率较高。2022年本科毕业生毕业率为100%,学位授予率为96.66%。2021—2022学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57%,其中,灵活就业占46.52%,升学71人,占8.79%。从就业去向看,主要选择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
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超六成灵活就业毕业生选择在京就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满意度高,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亦高,但存在缺乏资金支持、无合适工作场所等困难。对于毕业生而言,灵活就业不仅提供了工作时间和空间的弹性,也满足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总体而言,首都体育学院在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