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
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教师需要调整好心态,力求站在“我就是家长、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家长心里没有距离感,不产生戒备心理。这样即使是批评学生和家长,家长也能接受。
尊重与真诚
在沟通中,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学生问题的描述要客观有度,做到“假话不全说,真话不全说”。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善于倾听
教师要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注意从家长的谈话中吸取有效的信息,为教学工作、评价孩子积累客观依据。同时,对家长的说话内容给予相应的反馈,让家长感觉你是在耐心倾听。
调整沟通方式
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要温和,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让家长能快速把握要旨。切忌用教训式语气,多从积极的角度来评论或建议。谈到学生的问题时,教师要冷静下来,不要盲目、武断地评判家长的对与错,要求达成教育共识,而不争一时高下。
使用适当的语言
在与家长的谈话中,教师应注意用语要委婉,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你认为怎样?”。对于爱挑剔的家长,教师要以平等而细致的耐心对待,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改变家长的埋怨。
保持耐心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需要耐心理解家长的急迫关心之情,全面揣摩家长话语间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只有全面的理解家长的话语含义,才能够为自身的思考提供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