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930亿千米,即9.3光年。
- 天体系统形成于多层次结构,包括太阳系、银河系等。
-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 总星系包括恒星世界和河外星系。
- 地球是普通而特殊的行星,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辐射是太阳发出的能量,波长范围从紫外线到远红外线。
-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源,影响大气运动和水循环。
- 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和日珥等,与地球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 太阳风是太阳风粒子流,影响地球的磁场和极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1太阳日。
- 地球表面除两极点外,其他地方的线速度相等。
-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地方时等地理现象。
- 时区和区时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和作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天360度。
-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即1年。
- 黄赤交角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和地核。
- 地壳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分为上下两层。
-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以上部分。
-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或塑性状态,内核呈固态。
第五节 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对流层是大气垂直分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一层。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等。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环节。
第六节 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是地表冷热不均导致大气运动。
-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受到地球自转和纬度的影响。
-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第七节 大气环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 季风环流形成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八节 大气环境(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 锋面系统包括冷锋和暖锋,影响天气变化。
- 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包括气旋和反气旋,与天气状况相关。
- 锋面气旋系统是气旋和锋面的结合,对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