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顾名思义就是相对英语这些应用面很广用者甚众的外语而言,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正是由于应用面窄、小语种的专业外语人才一直也是小范围的由少数几个学校进行,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小”了。 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小语种专业在中国大约有以下: 西方: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乌克兰语、瑞典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等。 亚非:波斯语、泰语 朝鲜语、越南语、阿拉伯语、日语、印地语马来语、缅甸语、僧迦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等。 追问: 那么工作竞争既不激烈?学下去有出路吗? 回答: 相对来说 小语种 将来的就业形势比较好一点。哪个小语种的就业形式更好呢?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很冒风险的,谁都不愿意别人把自己的专业看轻了;所谓 和为贵 ,在为它们的排座次之前,先集体表扬一下,来看两条报道: 第一条是关于就业率的:CCTV_1 《朝闻天下》 中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07年的就业状况,其中涉及本科专业226个,就业状况依据为每年9月初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德语、法语、 西班牙语 排名前10。 第二条是关于薪水的:据 《北京晚报》 08年报道,调查显示,本科专业高薪前10名中,小语种专业占据了三名,分别是月薪最高的 法语专业 ,排名第三的德语专业和排名第九的日语专业。这说明,小语种和 电子信息类 本科专业处于我国大学毕业生 薪资结构 的塔尖。 报道很可喜,听上去很鼓舞士气,小语种在就业形势上的相近源于在就业渠道上的类似,虽然在语言结构上有诸多的不同,但在就业渠道上有很强的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政府公务员;2。 高校教师 ;3。 新闻传媒机构 ;4。外企和 中外合资企业 ;5。各省市外办;6。外贸公司;7。旅游公司;8。留学培训机构;9。文化传播公司;10。 自由职业者 。 说完了 大同 来说下小异,小语种的就业形式的差异,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学习这种语言的人数; 2。讲这种语言的国家数量及经济情况; 3。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包括地缘上的和政治经济方面的。 结合上面三点,说说我们所感受的小语种就业排行: 1。 葡萄牙语 (开办院校6所,讲葡语的国家和。 2。西班牙语(开办院校20所 3。法语(开办院校71所,讲法语的国家和地区40多个)